《貨郎春擔圖頁》(宋代)
《宋仁宗后坐像軸》(侍女局部)(宋代)
宋代頭飾,材質為金、鐵、紅寶石、珍珠,工藝可見花絲鑲嵌
何為首飾?首飾本通指男女戴在頭上的裝飾品,后所指范圍不限于頭飾。作為沒有實用功能及使用效用的裝飾物件,它源自人最本真的精神訴求——求美,是社會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的凝練,反射著民眾審美趣味、藝術技藝、生活激情的華彩。
《后漢書輿服志下》中說:“后世圣人易之以絲麻……成以為服。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制,遂作冠冕纓蕤,以為首飾。”在中國文化的認知里,首飾的由來和人的創(chuàng)造力、人對自然秩序的觀察提煉及設計轉化不無關系。實際上,早在茹毛飲血、食不果腹的原始社會,人們已會挑選自然界硬度較低、表面光滑的骨頭、貝殼、牙齒等有機材質,打孔成串,裝飾身體。隨著等級社會的出現(xiàn)與發(fā)展,首飾的使用意義從裝飾身體、取悅身心、尋求庇護,上升為有關祭祀、慶典、禮儀以及彰顯佩戴者地位等社會意義。
及至宋代,礦業(yè)興盛,金銀開采、淘取、冶煉技術提升,對外貿易增加,各類首飾素材在市場上也進一步流通,以和田玉為主,綠松石、瑪瑙、水晶、雨花石、青金石、煤精等經陸上“玉石之路”進入中原;珊瑚、玻璃、珍珠、犀角、硨磲、象牙、琥珀等原料或料器也通過遠洋商路輸入。這為宋代首飾藝術進入社會,融入世俗生活,聯(lián)系婚喪嫁娶等文化習俗提供了條件。
宋代首飾遵循自然文法,追求時序之美,在雅俗互漸、時序規(guī)矩中,表現(xiàn)精湛工藝之妙,反映時序風物之盛,體現(xiàn)優(yōu)雅藝術之真。
簪花是中國古代人頭飾的一種,也叫戴花、簪戴、插花,就是將鮮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頭上。這一裝扮習慣受時令影響明顯,對宋代首飾產生巨大影響。不同于唐人獨愛“雅稱花中為首冠”的牡丹,宋人愛花如癡如醉,愛得四時平等。男女老少不分貴賤四季簪花,同首飾佩戴,在花期的朝暮之間與時爭美,在時令節(jié)氣的變換之間祈福辟邪。這是宋人精神追求“審美自然”的具象化,把古老的插花風俗推向極致,同時在首飾藝術中融入自然母題,在市井街巷中掀起時尚風潮。
在春天,人們用“春燕”“彩燕”迎春,剪彩帛為飛燕形狀,系在簪釵前端,或貼鳥羽在兩鬢,還簪戴春幡,正月初七“人日節(jié)”戴人勝,感恩女媧造人。到了暮春,牡丹、芍藥、海棠等二十余種時令花卉齊開似錦,令人簪戴不及。俞國寶《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》中說:“一春長費買花錢,日日醉湖邊。”端午時分,“婦女競插花,榴花為多,亦喜梧桐花”(梁克家《淳熙三山志》),流行辟邪首飾,如彩帛剪或艾草編的虎形,用絲帛、紙或艾葉制作的艾花等。臨了清暑,周密《武林舊事都人避暑》中提到茉莉花最為盛行:“茉莉為最盛,初出之時,其價甚穹,婦女簇戴,多至七插。”立秋時,人們習慣把楸葉剪成花樣佩戴,入秋后是“頭上盡教添白發(fā),鬢邊不可無黃菊”(宋江《滿江紅·喜遇重陽》),又如仲并《憶秦娥木樨》中“嫩黃細細,商量齊發(fā)。佳人斂笑貪先折……釵頭常帶,一秋風月”。接著,梅花綻放,驅走冬日灰暗,在云鬢髻上競風月。
世人簪花的情與境,激發(fā)了文人的才思與能人的巧思。在巧匠手中,才情巧思轉化成首飾佳作。為了能戴四季花,宋人用羅絹、金玉、玳瑁、彩紙、通草等材料制作假花,稱之“象生花”“四季花”,也制作花鈿、花冠、象生果,如用累珠金絲掐出花葉的水晶瓜耳飾,雕出茄子形墜子的耳飾等。
賣花冠鋪子與修冠子的手藝人推動著仿生花冠的流行。據(jù)記載,此時出現(xiàn)了杏花冠、珠翠冠朵、四時冠花、“重樓子”花冠等。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提及網盡四季花的“一年景”花冠:“靖康初,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、衣服皆備四時。如節(jié)物,則春幡、燈毬、競渡、艾虎、云月之類。花則桃杏、荷花、菊花、梅花,皆并為一景,謂之一年景。”
花除了是首飾中時令、美的符號,還是等級的象征。據(jù)史料記載,“(皇后)首飾花十二株,小花如大花之數(shù),并兩博鬢,冠飾以九龍四鳳”,“妃首飾花九株,小花同,并兩博鬢,冠飾以九翚、四鳳”。后妃及命婦禮服首飾按花釵數(shù)區(qū)分品級,可見“花”的核心地位。
宋代首飾繼承唐制,應用鏨刻、鏤雕、鑄造、細絲、累珠、包鑲、抓鑲等工藝。在這一時期,紋飾變得更立體,層次愈加豐富,運用浮雕、花絲、鏤空等多種工藝,把花卉植物、瓜果魚蟲、吉祥瑞獸等元素打造成生動有趣的可愛形象,趣味包容多元。有的紋飾以多個動植物形象組成,呈現(xiàn)對稱或均衡分布,比如,湖南臨湘陸城南宋墓出土的金步搖,還有江蘇江陰夏港宋墓出土的金蓮花簪,花瓣、花蕊、花莖具現(xiàn),刻畫入微,非常生動。還有單個形象變形的獨立紋飾,如枝葉對稱的花果紋飾耳環(huán),彎月形并蒂瓜果枝葉金耳環(huán),以及有著“獨顆大桃子-對稱花葉-大花籃”三段式結構花籃紋簪首的簪子,等等。
宋代自然主題首飾將想象力、創(chuàng)造力、手工藝、價值觀念融于金玉之形,解決了“花開花落不待我時”的問題,蘊藏樸素的設計思維,是古人智慧的結晶。雅俗與時序成就了宋代首飾藝術,使其盡顯絕代風華。
如此,美物隨身相伴,美意世世不輟。
(作者:董行茜,系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講師、中國文化藝術促進會研究員)
編輯:陳燁秋